在哈尔滨南岗区的街头,颐园街1号的欧式洋房静静矗立,百年光阴赋予它建筑艺术的精致与红色历史的厚重。这座集古典主义与巴洛克建筑要素于一体的建筑,不仅是城市建筑的经典,更是串联起领袖足迹与影视记忆的红色打卡地。
颐园街1号的故事始于1919年,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、波兰籍犹太木材商人格瓦里斯基兴建的这座宅邸,以斜坡墙面的阁楼窗、南侧的半圆厅与露台,搭配含喷泉与花木的花园,尽显罗曼蒂克风韵。1950年2月27日,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在此下榻,更让这座建筑迎来了历史意义的升华——他在二楼挥毫写下“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”“学习”“奋斗”等五幅题词,成为指引龙江发展的精神明灯。如今这里作为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,馆内完好保存着主席用过的铜床、旧军毯与珍贵书箱,也珍藏着记录其抵达瞬间的“镇馆之宝”照片。
这座建筑的庄严气质与历史底蕴,让它成为影视创作者眼中的“天然布景”。电视剧《东方》在此还原毛泽东主席来哈的历史场景,《中国神火》以其为叙事载体,老版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更将这里打造成剧中标志性的“卢府”。从王仁在《颐园街的故事》中演绎往事,到唐国强在红色剧集里再现领袖风采,十余部影视剧如《悬崖》《功勋》《马迭尔旅馆的枪声》等都曾在此取景,连《黎明决战》的编剧都直言“最中意颐园街1号”。
当影视镜头定格此处的廊柱与窗棂,实则也打捞起历史的细节。回味这些影视片段,更能理解红色历史如何通过镜头代代相传。如今的颐园街1号,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也是影迷追寻影视足迹的打卡点。这座百年建筑,在领袖足迹与影视光影中,始终焕发着不朽的魅力。
来源:哈尔滨新闻网
记者:申志远 于秋莹
编辑:刘奕萱
发布于:黑龙江省炒股10倍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