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中国外交部消息,冯德莱恩与科斯塔将于近期访华。冯德莱恩访华前先行抵达日本,这一行程引发外界关注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冯德莱恩此次日本之行并非简单的礼节性访问。双方已明确将商讨建立“竞争力联盟”,核心议题之一是稀土资源开发。目前全球稀土加工供应链中,中国占据超过90%的份额。欧盟与日本计划通过技术合作和产能投资,在未来五年内将本土稀土加工能力提升至全球需求的20%以上,以此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。日本在稀土开采技术上拥有优势,欧盟则具备资金和市场渠道,双方认为这种互补性可支撑合作落地。
欧盟提出“去风险”政策后,中欧经贸往来出现新变化。2024年中欧贸易额同比下降3.2%,部分领域出现贸易壁垒。欧盟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对源自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。在对俄制裁问题上,欧盟多次要求中国遵守相关规定,甚至威胁对与俄有贸易往来的中企实施次级制裁。这些举措让中欧企业合作信心受到影响,部分长期合作项目被迫暂停。
展开剩余67%冯德莱恩此次访华正值欧盟内部对美政策分歧加剧。美国近期威胁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,涉及金额约450亿欧元。欧盟希望通过与中国沟通,在经贸领域获得更多筹码以应对美国压力。冯德莱恩所在的欧洲议会即将迎来中期选举,其需通过展现外交成果巩固政治地位。访华期间,她可能会在气候变化、数字经济等领域寻求与中方达成合作意向,为选举积累素材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日本对“稀土联盟”态度存在矛盾。一方面,日本渴望借助欧盟市场扩大稀土产业规模,其国内稀土企业已与欧盟企业签署初步合作备忘录,涉及投资金额约12亿欧元。另一方面,日本担心过度介入欧盟对华战略会影响自身对华经贸利益。2024年日本对华稀土出口增长18%,中国仍是日本稀土原材料重要来源地。日本政府内部明确表示,不会在合作中承诺完全切断与中国的稀土贸易联系。
中欧在经贸领域仍有广阔合作空间。2024年第一季度,中欧在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同比增长15%,双方在光伏组件、风电设备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从未中断。气候治理方面,中欧同为《巴黎协定》重要参与方,在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实施细节上的协商已取得阶段性进展。阻碍主要来自欧盟内部政策摇摆,部分成员国坚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,导致中欧投资协定生效进程停滞。欧盟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也未解除,影响合作深度。
中国外交部已多次表明,中方始终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,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扩大合作。对于“去风险”概念,中方认为应基于客观事实,而非刻意构建排他性阵营。稀土领域合作方面,中方表示愿与各国共享技术和市场,但反对将正常经贸往来政治化。中方已明确告知欧盟,若持续推进“稀土联盟”等具有针对性的举措,可能影响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氛围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中欧关系走向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分歧中找到平衡点。若欧盟坚持将“去风险”等同于“去中国化”,中欧经贸摩擦可能进一步升级。若冯德莱恩访华能推动欧盟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,双方或可在新能源汽车、半导体材料等领域重启合作谈判。日本与欧盟的稀土合作若保持在商业范畴,而非政治联盟性质,对中欧关系冲击将相对有限。中方已做好两手准备,既保留合作渠道,也在关键领域筑牢自身产业链安全防线。
发布于:江苏省炒股10倍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